概要: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第十章-供应链管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
1、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及顾客协同合作,从而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从而为供应链中所有成员带来价值增值的集成管理模式。
3、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管理模式。
- 供应链管理强调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 供应链管理最终为供应链中所有成员带来价值增值。
-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价值流的优化配置实现的。
4、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互联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或成品等)和信息。
5、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 供应链管理强调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传统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协调
- 供应链管理强调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供应链管理强调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的是提高企业的效能
- 供应链管理则强调大规模定制。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大规模生产。
6、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 实现了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
- 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 提高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质量。
- 简化组织,提高效率。
- 提高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7、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目标是“7R”原则。
即将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按照合适的数量,合适的质量和合适的状态送到合适的顾客的合适地点。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管理
8、企业生产计划
企业生产计划是在企业总体计划的指导下,用来指导总进度计划的较为详细的计划。
9、制订生产计划面临的问题
制订生产计划的过程面临三个问题:
1.柔性约束
2.生产进度
3.生产能力
10、企业生产计划编制过程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过程的特点:
1.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这里的纵向是指供应链由下游向上游的信息集成,而横向是指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2.能力平衡在生产计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力平衡中介一种分析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再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
3.计划信息循环过程中突破了企业的限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的信息流跨越了企业运行。
11、生产控制新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控制新特点:
1. 生产进度控制。
2. 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
3. 提前期管理。
4. 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12、物流
物流:指的是供应链范围内企业之间的物资转移活动(不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
1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
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 物流涉及原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
2. 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
3. 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
1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2.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成本
3.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5.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15、物流管理的策略
(1)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是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运输业务。
(2)用延迟化策略:是一种为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而采用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使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多样化,适应顾客的需求。
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狭义的库存观点认为,库存仅仅指在仓库中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物资。
广义的库存观点认为,库存表示用于将来目的、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库存成本包括 存储成本 和 订货成本
16、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要求
1.应确立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2.应重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3.库存控制策略应灵活化。
4.应进行有效地合作与协调。
5.产品的过程设计应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有: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联合库存管理
第五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17、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
1.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的概念。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在一个相互统一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主要思想是供应端用户的充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2.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实施步骤:
(1)建立顾客信息系统。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3)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4)组织机构和变革。
18、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的特点
1.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
2.从采购管理负外部资源管理转变。
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19、准时采购
准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20、准时采购的实施(策略)
- 准时采购成功的关键是与供应商的关系
- 应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使供应商和用户一起分享准时采购的好处。
- 企业的各部门都应为实施准时采购创造有利的条件。
21、供应商管理
1.竞争关系模式:是价格驱动,采购策略表现为:
(1)买方同时向若干供应商购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好处,同时也食品店供应的连续性。
(2)买方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3)买方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
2.合作性关系模式,双称双赢关系模式,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相互的行为。采购策略表现为:
(1)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
(2)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管理成本。
(3)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4)比较多的信息交流。